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分類:專題報導
發佈日期
列印

湖泊水庫富營養化日趨嚴重 

  作為世界上湖泊、水庫眾多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大水面漁業產量卻只占淡水漁業總產量的40%。但中科院水庫漁業研究所劉家壽研究員認為,針對湖泊、水庫污染和富營養化問題日趨嚴重的現狀,大水面漁業開發不宜形成大產業,不僅不需要發掘潛在的優勢,而且還要適當控制目前的拓展態勢。 
 
  據介紹,大水面漁業近年來迅速升溫,但由於生態環境認識的局限性和開發管理的不合理,也引發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導致湖泊、水庫中的水生動物的病害頻繁發生,已經發現的疾病達120多種,不僅制約了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也破壞了寶貴的淡水資源。 
劉家壽分析說,造成這一狀況的關鍵原因,即追求高產的捕撈或養殖,必然引起部分水生生物物種的丟失,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水環境下降,進而破壞了整個水生態系統的平衡,如為提高“家魚”成活率而過量捕撈食魚性魚類將導致生態系統失衡等。 
 
  與中國以養殖、捕撈為主不同,遊釣漁業已成為發達國家大水面漁業的一大特點。近20年發展起來的北美大水面漁業管理理論充分表明,通過改變魚類的群落結構,如放養食魚性魚類,可減少食浮游動物魚類的生物量,進而引起浮游動物生物量上升,而浮游動物又通過攝食水體中的浮游植物、細菌和懸浮有機碎屑,從而起到改善水質的作用。 
 
  劉家壽因此強調,著眼長遠,大水面漁業開發不宜向大產業方向發展。在中國水環境日益惡化、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為提高大水面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要儘快改變現有的捕撈和養殖模式,適當保留或放養食魚性魚類,建立有利於水質保護的生態漁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