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分類:專題報導
發佈日期
列印
箱網養殖
 
  「箱網養殖」是用網具圈圍水域以養殖魚群貝介的方法,得讓被養殖的水生物在近乎天然環境、並由業主適度投灑飼料的狀況下成長,俟魚介長成後再予捕撈收成。此一方式乃以近海海域作為養殖區,猶如是「以海為田」、定期收成,而收成物乃是生鮮活跳的海產而非農產;也有人將之與畜牧業連想在一起而比擬為宛如是在海上放牧魚群,爰又將箱網養殖喻為「海洋牧場」。因為係在浩瀚大海為之,水質鮮少污染,受養殖之魚介不僅可快速成長、活存率亦極高,並且不須使用到陸地、水資源和抽水換氣之設施,因此可減少水電方面經費上的投資。雖然養殖漁業的業主必須先架設箱網並定期駕船前往養殖海域巡查,但可省卻水電費用,以及可降低風險,誠是值得大力推展的新興漁法,同時也是沿岸國家增加漁產的趨勢以及養殖漁業未來得以長遠經營的關鍵。臺灣在澎湖、本島西南角及東海岸已有十餘年的箱網養殖經驗,近五、六年來則陸續引進北歐諸國先端的技術及設備,故在整體應用發展上前景十分樂觀。
 
  增加海水養殖之占有率,相對的減少淡水使用量,乃是臺灣從事水產養殖事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因為陸上魚塭養殖對於水土資源的使用,以及地層的下陷有廣大深遠的負面影響,未來養殖事業的永續發展,乃應轉移一部分的魚塭養殖,朝向近海「箱網養殖」和「循環水養殖」去轉型。另在養殖技術上則力求增加生產力、提高養殖的品質,因應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各國水產品進口之後所面臨的衝擊。海洋雖是廣袤無垠,但欲選設海洋牧場倒也非是垂手即得者,必須考量到海潮的流向與流速、海底深度和是否妨阻船舶通航與海洋的安全防護,最早之此項養殖法係發韌於澎湖縣的內灣海域,後再逐步發展至其它各縣的近海區域。依據民國82年完成的評估規劃,四面環海、緯度適中的臺灣,海岸水深在三十公尺以內的海域計逾三十萬公頃,其中適合發展箱網養殖的海域面積近約二千三百公頃。至於「循環水養殖」技術,故可著收穩定養殖環境的效益,唯因須投資自丹麥等北歐國家引進之設備,較適合用以養殖高附加價值的魚種如鰻魚。若是採行「密集循環水」方式的養殖,則在「單位水體產出物」、「單位人力產值」…等項,俱可較傳統的魚塭養殖高出甚多,對水資源的節約尤有裨益。例如應用此系統養殖日本鰻,每噸之用水養殖密度可達25公斤以上,而每噸之水養殖歐洲鰻的密度更可高達100公斤以上,除較諸傳統方法增加約十倍的養殖密度外,倘以每單位魚獲產出之用水量來比較,則僅為傳統養殖方式者的二十分之一至三十分之一。
 
  早在民國70年時,臺灣省漁業局即曾繼推行湖泊水庫區的箱網養殖告一階段後,再次分期輔導陸上魚塭養殖業者移往近海開發箱網養殖,例如在87年即編列有六千多萬元的預算以發展該項養殖漁業,當年係對有意從事箱網養殖的漁民補助部分箱網設施之費用,以長10公尺、寬10公尺、深8公尺之箱網來計算,分別係屏東縣枋寮區漁會66箱、琉球區漁會4箱、澎湖縣144箱以及台東縣4箱,共計218箱,用以養殖紅魽魚參、海鱺、石斑、嘉臘、笛鯛、鮸魚和黃錫鯛…等高附加價值之魚類。在發軔初期,係以泛亞投資公司和福成海洋科技公司所發展的海上牧場最具規模,約占全部箱網養殖漁獲量的80% ,其中泛亞公司係以養殖紅魚及海鱺魚為主,而福成公司則專養殖海鱺魚。
 
  民國80年,本項新興養殖科技萌芽猶告未久之際,全球以此技術進行水產養殖之產量約為兩千萬公噸,迄民國90年則已趨近至四千五百萬公噸;至於台灣的海水箱網養殖,係從初期每年僅可生產數公噸而邁向今之數十萬公噸,確為突飛猛進,有朝一日能否躍晉為箱網養殖王國乃非遙不可及之事。由於我國漁民的箱網養殖技術已臻成熟,故漁政部門呼籲,漁民應加強開拓大都會地區的餐飲店、飯店和量販店市場…,並進一步推廣至量販中心或連鎖食品企業。再者,未來箱網養殖究宜朝向「少量多樣」或「多量少樣」的型態去發展,方可為漁民謀取最大的福祉,以避免原屬高價位的海魚因盛產而跌價,亦在觀察評估之中。迄今,養殖於箱網內的魚兒種類,幾乎已有人工技術大量繁殖魚苗的能力,且能在魚箱或魚池中初育至一定長度,再放養至箱網而無虞其從網目(mesh)逃出成為「漏網之魚」,因此幼魚來源已無問題。因預計箱網養殖將有可觀的利潤,致當前在屏東、澎湖、宜蘭、臺東以及新竹等縣沿海,已可見若干規模的箱網浮碇於海面上。
 
  箱網養殖的方式得先從魚苗供應戶買得小魚,再流放至箱網中飼養成大魚;亦可從事一貫化之作業包括配種、育苗乃至飼養、收取漁獲…等。現今,臺灣的外海箱網數量已超逾1,500組,其中以養殖海鱺(註)最為成功,已可全程使用粒狀飼料來養殖,從魚苗豢養至體重達十公斤以上之大魚祇需十五個月的時間,是極具發展潛力之魚種。當自動飼料給料船巡行至養殖區投撒飼料時,得瞧見網內的大魚翻騰於海面上奪食,箱網養殖戶觀覽此等「水面平穩如鏡,魚群躍動生波」的景象,內心之感受恰如農戶於稻禾行將成熟收割之際、目睹滔浪翻湧時同樣的欣慰滿足,辛勤養殖、含笑收網正是「以海為田」的養殖戶最具實益的回饋,且可避免一如傳統網捕般的造成海洋資源的耗竭與在狂風巨浪下討海營生的凶險。嗣後,若在養殖技術的自動控制方面取得進一步的突破與提昇,則深信吾人亦得在臺灣沿海海域,發展出可與北歐國家比美的高格化海水箱網養殖。
 
 
 
結  語
 
  臺灣的水產養殖既有深厚久長的基礎,亦有優異傑出的技術,斐聲國際、有口皆碑,加上各水產職業學校、漁事改良試驗機構遍布全臺,不但漁友教育程度普及、顯較多數國家的漁民為高,漁產養殖研究人員的素質更是出類拔萃。因此,我國藉由推展養殖技術來增加漁獲量、改良漁產品質的前景十分樂觀,不致因發展工業或精密電子產業而受到停滯冷落,可一如若干北歐國家般的,既大力發展高超的工業科技,亦保有領先進步的漁撈、養殖科技,並存不悖的帶予其漁民和漁產從業人員乃至於全體國民更大的福祉。
 
  鑒於因抽用地下淡水不免會導致地層下陷、地表土壤鹽化的負面效應,故臺灣的水產養殖宜漸轉向外海箱網養殖暨超集約循環水養殖去從事發展。該等新進的養殖法,由於不會受到陸上水土資源之限制且不會造成對陸地環境的影響,所以是水產養殖未來發展的主流導向。嗣後,漁產界除了朝向此等方針和養殖技術邁進之外,繼則在完整的周邊產業和相關產業的密切配合下,力行產業結構之調整,管理制度之良穩,以建立企業化經營之長遠基礎,確保漁業資源的長存和漁產經濟的永續發展。
 
註:海鱺屬於鱸亞目海鱺科(Rachycentridae canadum),僅有一屬一種,亦可採英文Sergeant fish之譯名稱為軍曹魚。體型呈圓柱狀,最大可達2公尺的體長,和50公斤的體重,頭部縱扁,口大且牙齒發達,無泳鰾,體背小圓鱗,為肉食性洄游魚類。背鰭有較長的基底,尾鰭呈深凹狀。幼魚常跟隨大型魟魚游移,成長後身上花紋轉淡,喜以小魚及甲殼類水生物為食,除在大陸棚區外,溫、熱帶海域或大洋中亦可見其蹤跡。現今,海鱺係屬外海箱網養殖常見種類,肉質營養與經濟價值皆頗高。
 
〈摘錄自漁業推廣月刊第201期〉
瀏覽蹤跡:   首頁專題報導從傳統的水產養殖到現代化箱網養殖之發展演進
Стройэкогальваника - строительное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