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分類:專題報導
發佈日期
列印

文/陳立中 中華郵政公司技術處研究員

 
已存世長久的傳統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Aquaculture)的對象,除了水棲性的魚貝甲殼類外,尚有為數較少的藻類乃至於兩棲爬蟲類,凡具有經濟利益的水生動植物,皆得納入為水產養殖所涵蓋之範圍,因為在本質上與行之於陸地的畜牧有幾分相近相似之處,以致在毗近海岸地區或近海海域所從事的水產養殖又屢被喻稱為「海洋牧場」。若以養殖區域來界定,則可區分為陸上養殖及海域養殖-陸上養殖即泛稱的魚塭養殖,又可依照汲引的水源再區分為淡水養殖或鹹水養殖;而海域養殖則以傳統的岸邊養蚵,以及在近些年來備受重視的箱網養魚最具代表性。
 
  雖然水產養殖之詞語,在近半世紀之前才逐漸自漁業界傳播開來,但人類自漁獵社會進入農耕社會未久,便已知悉是藉由養殖的途徑來繁衍以魚為主、可供食用的水中生物。我國古籍中最早提到關於水產養殖的載述,或可推溯至距今約2500年前的戰國時代,由陶朱公-范蠡撰成的「養魚經」,其它的文明古國也可從其流傳下來的典冊或壁面圖畫當中,見到類似的發展情形,蓋人類既曉得以畜牧方式來豢養牲畜,便會以相通的管道來養殖魚類以供維生。首見於歐洲地區的水產養殖,早期較常見的養殖種類是鰻魚和牡蠣,後則是於法國由修道院教士所創發出的人工授精虹鱒,而北歐一帶則於近數十年來普遍盛行養殖鮭魚,他們應用的養殖科技與裝備常為各國競相援引採用。
 
  遠的不說,以二十世紀前葉的水產養殖而言,乃屬粗放式的養殖法,養殖期間係順其自然的以既存於池塘中之浮游生物作為養殖對象的食物來源,甚少投置飼料,有時水塘還和同屬粗放作業的牛棚豬圈設置於一起,利用畜獸的排泄物來餵養魚類。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口的增加,勢難再單純的藉由捕撈來獲得漁產,水產養殖爰漸被推廣以求增產,特別是以海洋為重要生存空間、漁事業務發達興盛的地區,自然尤宜利用此一技術來尋求替代食物之來源,同時提振經濟成長。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頗適合推展水產養殖業的臺灣,乃是最典型且養殖技術足可為他國取法的水產養殖全球著名區。
 
 
 
各國的應用發展情形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於二十世紀九O年代末期的水產養殖產量臻達約1,500萬公噸,其中產於淡水和海水者各占65%與35%;就漁產的品種類別論計,係以占48.8%的魚類高居鰲首,海藻類、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分居第二至四位,所占比率各為27.5%、18.1%及5.1%、其它合計僅占0.5%;而另就各洲別的養殖產量作比較的話,亞洲係遠遠居前、歐洲次之,以外的各洲則居在5%的百分比之內。亞洲地區之所以能有此等佳績,應以華人和日本人的投入帶動有密切的關連,今風行於東南亞的養殖虱目魚和鯰魚等作為,即皆是由華裔僑民促成的。
 
  臺灣養殖魚類以虱目魚最具悠久之歷史,可遠溯至國姓爺鄭成功的朝代,近半世紀內則先後從事吳郭魚、草魚、鰱魚、鰻魚和各種蝦類、烏魚的人工繁殖改良,此外臺灣地區的貝類養殖也歷經有漫長的歲月,邇來平均每一年度的生產量可臻於兩萬五千公噸的牡蠣養殖業,係占貝類養殖的最大宗,臺灣的養殖業並因極為成功的推行企業化經營,遂長期擁有「養鰻王國」、「養蚵王國」、「養蝦王國」…的美譽,馳名海外;地狹人稠的日本是首開海水養殖的先河,養殖種類以紫菜、裙帶藻、海帶…等海藻以及牡蠣、扇貝…等貝類為主,而養貝供取珍珠則是最具附加價值和專業技術的獨特領域;韓國同樣是以藻類和貝類的海域養殖為主,亦頗有成就;中國大陸的水產養殖雖晚於臺日韓,但究因領地遼闊故若是僅就產量而比較,當可坐擁舉世之冠,從東北瀕臨渤海的遼寧省海岸至瀕東海的浙江、福建海岸,以及瀕南海的廣東海岸,皆不乏有海域養殖場;同為亞洲國家的印尼、菲律賓則自十餘年前起積極發展水產養殖事業,並已有極佳的斬獲。綜上之成就,促成了亞洲的水產養殖得以名揚國際,近占全球水產養殖數量的七成,西亞沿海諸國則因沙漠地形居多,遂難以如同東亞和東南亞般的具有輝煌的成果;美國則是以養殖觀賞性魚類為主,每年的產銷總額達國際市場的近半,尤以佛羅里達州為最大的產地,牡蠣等貝類養殖居次;歐洲國家中自北而南是以養殖鮭魚、鱒魚和貽貝、牡蠣最為盛行,特別是豐碩肥滿的法國生蠔更是屢屢行銷全球、為供不應求的搶手漁產品,而倡行循環水養殖法極為突出的丹麥,曾多次向臺灣的養殖業者銷售成套的養鰻設備,並在全世界廿餘個國家申請取得專利。
 
近代水產養殖,緣隨科技之昌明而躍進
 
  若以管理型態來區分,學界係將水產養殖方式約略的劃分為粗放式養殖、集約式養殖及超集約式養殖三種。屬於早期養殖型態的粗放式養殖,漁產量和投資額皆低,但幾近於平白閒置土地,故在臺灣現已甚少被採用;放養密度高的集約式養殖,則需配合餵養人工飼料並妥善留意養殖環境的良窳,設施規模龐大者固需投注為數不貲的資金,但單位面積的生產量則相對可以大為提高(另有介於粗放式養殖與集約式養殖之間的「半集約式養殖」) ,且隨著養殖技術的蛻進也有漁戶採行不同魚類的混養,對於土地資源極為珍貴的臺灣,轉採集約養殖方式乃是必然的趨勢,甚且還加深養殖池塭的水深,俾對已經掘闢成為養殖池的土地作最充分的利用;超集約養殖則是在人工築砌的室內池槽為之,用水係經過循環處理之後再收回續用,故宛如廠房式的養殖一般,耗用的能源與設備投資金額頗為可觀,唯係著重於自動化運行因此配置的人力甚少,其放養密度、投飼量和生產量自然又遠高於集約式養殖,乃有「工廠式養殖」之另稱,以臺灣最具聲名的鰻魚養殖為例,每公頃池槽面積的超集約式養殖法卻可有四、五公噸的年產量,以蓄水容積計量則每立方公尺就得有逾500公斤的年產量,將近為一般集約式池溫養殖法可獲產量的20倍,綜衡投資上的損益平衡,仍有甚為優良的效益,前述的超集約式養殖法,又可被比擬為「工業化養殖」或「精緻養殖漁業」。
 
  就養殖的場址而論,在淡水養殖區中除了最普遍的魚塭養殖外,尚發展出一種特別的「流水道式養殖」,亦即將魚池劃設為一條條的狹長水道,再導入山泉或溪流的水源,使魚類生長於有水流不斷進出的環境,此種方式當以在山區中養殖虹鱒為最常見,也創造出在山區得以食用鮮魚的美談。鹹水(即海水)養殖方面,早期是於沿海地帶闢設魚塭從事淺坪式養殖,後則擴展至海面養殖,又可分為淺海養殖及海面箱網養殖,淺海養殖係在潮間帶從事養殖,並需視養殖的水產種類而搭設棚架(如養殖牡蠣用的蚵架)或放置箱籠(養殖九孔用),此等養殖法可讓受養的水產魚貝類自行於天然環境中覓捕浮游生物,需予投飼之情形如養殖九孔時之餵飼龍鬚菜尚不多,所投注的人力主要係在於搭建整置棚架箱籠以及收成時的採剝工作;海面箱網養殖則是在低潮線以外的淺海區域錨碇箱網,在其中放養海水魚類之幼苗,餵養牠們直至其成長可被捕撈上市為止。箱網養殖是較為先進與特殊的養殖方式,另撰述於後續之章節。
 
 
 
瀏覽蹤跡:   首頁專題報導從傳統的水產養殖到現代化箱網養殖之發展演進
Стройэкогальваника - строительное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