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分類:專題報導
發佈日期
列印
資料來源:漁業署  所屬地區:台灣
文圖/洪明仕(新竹市立動物園園長)
千奇百怪話魚類
 
  新竹市動物園園長洪明仕先生對於魚類觀察入微,他以淺顯的筆調介紹魚類的形態、生理、行為、親子、夫妻、魚之最及魚趣樂無窮等許多鮮為人知之趣事,既饒富趣味又充滿知識性,本刊將逐篇刊登,以饗讀者。

 

一、形態類似陸上動物的魚類
  在無奇不有的海水魚類中,形態上有很多類似陸棲動物種類,因而人們也習慣以陸上的動物名字稱之。例如鯰魚的嘴邊長有很多長鬚,所以亦被稱做貓魚(cat fish);棲息於大洋中常見的棘鮫,數量龐大,狀似惡犬,所以被叫做狗魚(dog fish)。此外,海馬(sea horse)長得像馬;海鯡鯉(goat fish)的下顎有兩根鬚,長得像山羊;燕魚(bat fish)的胸鰭與腹鰭特別膨大,類似蝙蝠;蝶魚(butterfly fish)長得像蝴蝶;鸚鵡魚(parrot fish)長得像鸚鵡;鷹鯛肉食性很強,又稱為老鷹魚(eagle fish);豆齒鰻長得像蛇(snake eel);魔鬼衰由又叫做獅子魚(lion fish);身上長有橫斑紋鯊魚中,性情兇猛的鼬鮫因有明顯的條紋,又叫做老虎鯊(tiger shark);而性情溫馴的異齒鮫,因有老虎般的條紋,中文俗名虎鯊,英文名為斑馬牛頭鯊(zebra bullhead shark);又有一種小時候長有斑馬條紋,長大後卻換為豹斑紋的大尾虎鮫,也叫斑馬鯊(zebra shark)。
 
 
 
二、雄魚體型大還是雌魚體型大?
  魚類的體型大小因種類而有不同,有些雌魚的體型可能大於雄魚,有些魚的體型則是雄魚大於雌魚。一般而言,為了保護領域家園,必須對外抗敵的魚種,其雄魚體型多半會大於雌魚,例如鬼頭刀等;然而,為了生殖繁衍下一代,必須為繁殖投入大量能量的魚種,其雌魚體型大多大於雄魚。雌魚大於雄魚的例子,絕大部分是沒有天敵的種類,如大白鯊;很會隱蔽躲藏的種類,如大肚魚。
 
 
 
三、公魚好看還是母魚好看?
  和陸地上的鳥類一樣,魚族中的公魚為了求偶的方便,身體上的顏色會出現較多的色彩,以吸引母魚的青睞;同時,由於母魚擔負著繁殖下一代的重責大任,體色豔麗的話,往往會讓天敵發現她的存在,而遭到攻擊的命運,所以母魚的體色並不會比雄魚來得鮮麗,公魚自然比母魚來得好看,例如葉鯛及鬥魚等。然而,有些魚類成雙成對,不易從外觀上看出其雌雄,例如蝶魚。
 
四、軟骨魚的難題
  軟骨魚類如魟魚和鯊魚,牠們身體的密度比海水還重,加上牠們沒有硬骨魚類所擁有的膘,可用來調節身體的密度,使身體能輕鬆的沉降或浮昇,所以當身體不再游動時,就要沉入海中了!那麼該怎麼面對這個難題呢?原來魟魚喜歡潛伏在海底,所以沒有這個困擾;而洄游於大洋表層的鯊魚則必須於海中不停的游動,以防止身體下沉。魟魚的胸鰭變得特別發達,能快速的向上游動;鯊魚的胸鰭與身體保持垂直,尾鰭的上半葉則較大,有利於向上的游動,這樣就不會有下沉的問題了。
 
五、長有眼瞼的魚
  魚類與陸上動物不同點之一,在於魚類沒有眼瞼(眼皮),所以不會眨眼睛。然而有些魚種亦有眼瞼的構造,例如,刺河魨能慢慢地將眼瞼閉起來;另外有些游泳速度快的種類,例如鯖魚及烏魚等,眼睛上方亦有類似眼瞼構造,稱為脂瞼,其作用在於防止快速游動時海水直接衝擊到眼睛。而鯊魚在攻擊、咬住獵物時,眼睛上方的瞬膜也有瞬間閉眼的功用,目的在使獵物不會衝撞到眼睛。
 
六、會釣魚的魚
  安康魚棲息於深海中,牠的頭部特化成釣竿狀的背鰭,其上的發光細胞會發出微弱的光線,可在深海幾近無光的環境中聚集微細的生物前來,而小魚為了覓食這些微細生物就跟著聚集過來,就成為安康魚的嘴前佳餚,所以說,這種利用頭上釣竿構造集魚的安康魚,是一種名符其實「會釣魚的魚」。
 
七、大眼魚、小眼魚和無眼睛
  有些魚種的眼睛占頭部的比例相當大,有些魚種的眼睛則相當小甚至退化不見,這是由於魚類對棲息環境適應的結果。棲息深處微光區及夜行性的魚,例如,大眼鯛由於接收到的光線有限,所以眼睛較大,有利其光線的接收;小眼睛的魚,例如鬚鮫,由於味覺及側線感覺的能力較強,視力因而退化;至於無眼魚則多躲藏在洞穴中或是埋藏於沙泥中,例如高體短鰻蝦虎,其眼睛完全用不上而有退化現象。
 

八、四眼魚的特殊視力
  棲息於中南美洲淡水域的四眼魚,牠是一種同時具備水陸兩用視力的魚。由於怕其他的大型掠食魚類從水中攻擊,同時又要擔心路上的鳥類從天降下而大難臨頭,眼睛因而高高地長在頭上,每隻眼睛水晶體在構造上遂進化成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可從空氣介質觀望,下半部則透過水介質看東西,所以是名符其實的「四眼魚」。
 
       
 
 
九、特殊的保護色
  魚類為避免敵害,形態常常融混於棲息環境之中,或是身上的體色與棲息的環境常常相當接近,形成保護色,這些隱藏的本色稱做「擬態」。有些魚類則是身體上的色素細胞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最明顯的例子就屬於比目魚了。比目魚是一種貼身於海底的底棲魚類,當眼睛意識到環境有所改變時,身上的色素開始發生變化,體色也會隨之改變為接近新環境的顏色。
 
十、改變型態的魚
  有些魚類的幼魚形態與成魚形態有極大的不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鰻魚和翻車魚了。鰻魚卵在孵化後,幼體呈長葉片狀;而翻車魚的幼體身上則為帶有細長的棘。會有這轉變的原因,一般認為幼體需要藉由表層海水的漂浮作用而擴散到其他地區,怪異的體型有助於其表面積的增加,而使得漂浮的作用更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十一、厚皮的雌鯊魚
  鋸峰齒鮫的背部呈大海般的青藍色,體長可達 3.8 公尺,所以又叫做大青鯊,牠棲息於世界各大洋的表層水域,從熱帶到溫帶都能見到其蹤跡,是所有鯊魚中分布最廣的種類。雌鯊魚的表皮厚度為雄鯊魚的3倍,這是因為雙方在交配時,雄鯊魚會咬住雌鯊魚,雌鯊魚的厚表皮可避免被雄鯊魚咬傷。別看牠平時把背鰭露出水面慵懶漫游,其實性情極為兇惡,曾有攻擊人類致死的不良紀錄。
 
十二、頭上長鞋印的魚
  印魚的頭部呈鞋印狀,是由背鰭硬棘衍生出來的構造。這種構造具有吸盤的功能,能輕易吸住鯊魚或旗魚等大型的魚類。印魚不但可靠著頭上的吸盤吸附在大魚身上,搭便車遨遊於大海中,而減少體力的消耗之外,更可以撿食大魚吃剩下來的食物碎屑,真可說是一舉兩得啊!
 
十三、用肺呼吸的魚
  南美及非洲肺魚在幼魚時期是用外鰓進行呼吸,但外鰓會隨著成長而逐漸退化,改由鼻孔吸入空氣進行肺呼吸。這個類似肺功能的器官是由膘演變而來的。南美及非洲肺魚在面對乾旱的夏季時,會將身體隱藏於泥土中,只露出鼻孔來用肺呼吸,而能夠順利地進行夏眠,就是因有肺功能之故。
 
十四、用腸呼吸的魚
  泥鰍生活在泥濘之地,當水中的溶氧不足時會浮出水面由口吸入空氣。當空氣進入腸子時,其腸子後半段的毛細血管能吸收氧氣,而多餘的空氣則由肛門排出體外,對於氧氣的需求而言,有三分之一的氧氣可用這種腸呼吸的方法來進行。此外,泥鰍的皮膚也有呼吸的功能。(漁業推廣第2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