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кстремальные виды отдыха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Недвижимость в Одессе. Агентство недвижимости Ланжерон
分類:休閒漁業
發佈日期
列印

文/胡安慶 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系

 
  廿一世紀是一個快速變化、充滿挑戰、多元化發展及消費至上的時代。目前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面對經濟國際化、貿易自由化的潮流,農漁產業無可倖免受到「全球化」經濟發展波及,屆時國內農漁產業將面臨進口農漁產品之競爭壓力。
 
  過去台灣的漁業大多以生產技術為主,尤以捕撈、養殖「生產型」漁業受限於規模小,不注重經營理念、資訊收集、成本會計等管理方法,難以拓展行銷、及提升加工層次;加上漁村青壯人力外流,漁業人口年齡結構老化,漁業資源日漸枯竭,以及地層下陷、廢水污染等問題,導致漁業已經逐漸失去競爭力,因此漁民必須改變生計,尋求因應或轉型措施。
 
  一、休閒漁業發展的契機
 
  以觀光產業的角度來看,找出漁業與漁村具有賣點的奇觀(spectacle)、氛圍(aura)、地景(landscape)和主題(themes)等成為「情境消費」的產品,此項「文化消費產業」(即所謂的休閒漁業)將成為漁業的另一種生計。
 
  休閒漁業是利用海洋漁業資源、陸上漁村村舍、漁業公共設施、漁業生產器具、漁產品等,結合當地生態環境、人文、宗教信仰,規劃設計相關活動或休閒空間,提供民眾認知(cognitive)和體驗(experiential)漁業並達到休閒遊憩功能。在傳統漁村利用其原有資源,將漁業發展與觀光遊憩結合成休閒漁業,建立一個可以滿足民眾紓緩壓力與恢復精神之需求,又能兼具漁業生產、漁民生活及漁村生態「三生一體」之特色的富麗漁村,是目前漁業經營方式轉型的重要政策之一。
 
  近年來,由於經濟成長、國民所得增加,加上國內觀光遊憩環境之開發與建設及國民休閒觀念的提升,再加上實施週休二日之後,國人休閒時間增加,根據台灣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統計,八十九年全台263處觀光遊憩區旅遊人次已達9千6百萬人次。依據「國人國內旅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民眾平均一年在國內旅遊4
次,旅遊天數以當日來回者最多,有八成五以上係採自行規劃行程方式旅遊。調查資料亦顯示有七成一民眾利
用週末及國定假日從事旅遊,而平常日(週一至週五)旅遊者只占二成九,造成旅遊市場明顯尖、離峰差距極
大現象;而台灣地區由於地狹人稠,每至假日風景區總是人滿為患,觀光遊憩區之公共設施與遊憩設施普遍不
足,不能滿足日益激增的遊客需求,導致遊憩體驗品質之降低,因此更促成了休閒農漁業的發展。
 
  以「消費至上」的角度來看,休閒漁業要能夠永續經營,不能單靠幾個代表性景點或物品,象徵性的型塑一些傳統或特色;根本之計,是要以營造「富麗漁村」的方式來發展休閒漁業。
 
  二、漁村社區營造
 
  以往我們大多注重工商經濟建設與都市文明發展,追求工業產值與平均國民所得,忽略了鄉村、自然與環境品質,造成城鄉之間明顯的落差。此外,受到經濟發展「全球化」的影響,漁村亦遭受到經濟衰退、地方發展停滯的困境,必須調整思維以「地方活化」做為發展方向,除了振興漁村產業之外,結合觀光休閒將“地方文化「產業化」、漁村產業「文化化」”,這種少量而多元的地方產業不是以量產,而是用傳統、創意、個性和魅力來取勝。因此,以新的視野和訴求來思考「產業活化」的課題,可以為漁村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與希望。
 
(一)漁村社區營造的理念
 
  在物質生活過度發展、物慾氾濫的今日,人們憧憬著返璞歸真的境界,嚮往自然、簡單的生活方式,追求心靈的改革及省思,重造人與人良性的互動關係。社區營造是讓地方上的居民認識到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具有「生產價值」的重要資產,地方的自然和傳統經過社區總體營造之後,可以展現產業的生機與活力,因此透過這種觀念的啟發和倡導,地方居民才會注意到傳統文化和環境景觀的保全。
 
  理想的漁村社區,除了保存地方民俗與人文特色之外,聚落環境要樹木濃綠成蔭,漁港、魚塭與房舍井然有序,景觀自然調和,社區道路系統完整、交通便利,公共與公益設施齊全、生活便利;在社區空間整體觀感上,須顯現出由傳統漁村聚落的空間形式或物件、以及景觀元素所組合而衍生出來的「意象」,亦即樸素的感覺、傳統的感覺、鄉土親切的感覺。
 

  漁村社區營造是一種思想,一種做事情的方法和理念。不論是文化活動、地方產業、環保生態、社會福利或空間景觀的改善,漁民為了自己的將來,以漁村自發的或內發的動力與潛力來思考地方未來發展方向,亦即「由下而上」讓地方人士來主導、整合,也就是「在地化」(Localiz-tion)、「地方化」的概念。
 
  此種社區營造所構思的整體發展方向與策略,較之來自中央「由上而下」的外來型發展策略,會更加穩固;漁村居民應該會比外地人更加瞭解自身環境,會更珍惜他們的居住環境、地方資源、傳統特色、或自然人文環境。從這個觀點規劃整個漁村社區,營造健康、安全及舒適的生活環境,會讓居住在漁村的人覺得喜歡這個地方,覺得這是一個適合居住的環境。因此,漁村社區營造之目的在於重建居民的生活價值觀,提昇漁民的生活品質和品味,建立一個更人性化的生活環境,也唯有達到這個「富麗漁村」境界,對外來遊客才有「永續的」吸引力。
 
(二)漁村社區營造的步驟
 
  漁村社區營造,其步驟為藉由社區參與過程,喚起居民認同以凝聚地方力量,經由地方自發性組織,發動社區再造,以營造漁村聚落的特色與風格,提高生活品質,進而帶動漁村產業轉型,振興漁村經濟。其執行流程歸納如下圖。
 
  三、漁村產業振興
 
  傳統的漁村產業要以新思維來振興,使它活化、再生。將漁業生產、捕撈過程,結合漁村環境資源與地方文化內涵,規劃成多樣化的休閒漁業活動,諸如:
 
1、寓教於樂的魚塭休閒活動:垂釣、捉泥鰍、摸文蛤、水鳥觀賞、撐竹筏、以及養殖魚類之生態解說等。
2、沿岸漁業休閒活動:眺望海景、沙灘親水、牽罟、定置網、定置漁場、石滬、潮間帶生物觀賞、蚵棚垂釣或
採收作業體驗、防風林區露營等。
3、漁村體驗:漁村民俗節慶、海洋生態解說、漁業文物展覽、鹽田探訪、海鮮美食、漁村民宿或水上渡假屋等。
 
  上述活動藉由地方文化、生活價值觀的加入,以及注入心思與創意,使它具有產品的個別性、地方特色與傳統性,這種「在地化」的休閒漁業活動,外地人必須親自來到當地體驗,才能深入瞭解它的獨特,因此,透過地方文化來振興漁村產業,可以創造漁村的生機與活力。
 
  四、結語
 
  富麗漁村是創造漁民「富有」、漁村「美麗」、及提昇精神生活層面的內涵,產業與文化,共生共榮。如何將多樣性、豐富而精緻的漁村文化,以及最鄉土、最道地的漁產業特色,與漁村生活結合成為富麗漁村,展現漁業生機與活力,必須透過漁村社區營造及休閒漁業發展來達成。
 
  此外,政府對於休閒漁業的發展,在經營管理方面,協助業者培訓休閒漁業導覽解說、住宿餐飲等管理人才;在推廣行銷方面,將具有台灣地方特色的休閒漁業活動產品化、國際化,隨時提供休閒漁業旅遊資訊給各旅行社作遊程規劃參考;與國外旅行業者、航空公司等合辦專案推廣活動,對國外消費者做直接促銷推廣;在策略聯盟方面,輔導休閒漁業經營者與旅行社及附近遊樂區業者等結盟合作,結合台灣傳統民俗節慶活動、規劃精緻的套裝遊程,以有組織、有計畫、有系統的方式,讓台灣休閒漁業能穩健的長遠發展。